成都成华区,可以预见,在这里将开始创业者与时间赛跑的故事。
在双林路十一科技广场,成都市中心地区,5600平米的超级孵化场所正等待创业团队入驻。这是中关村领创空间在西南地区的第一家创新中心,大本营则位于一千八百多公里外的北京海淀区。
半个月前,“中关村-成都创新·生态·协同高峰论坛”在这里举办。同时宣布了创新中心正式开门的消息。
领创,像一辆满载中关村资源的动车,带着先进的服务创新工作经验与模式,带动相关创新资源和要素踏春而来。未来,这里将利用中关村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平台等要素,带动相关创新资源和要素向成都集聚,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整体环境。
作为一家随着互联网+、中关村+和创客理念而来的一种新型孵化器,中关村领创已经在国内国外多有斩获,随着“百城优选计划”在全国的推广,此次在西南地区和成都合作,必将成都与世界的连接带到新高度。
中关村:孵出个未来
继198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距今已经30年。
改革开放后,国家非常重视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多个省的各项绩效指标以及相关对比数据不难发现,企业创业孵化器为地区的发展往往会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以中关村为例,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并没有明确的“中关村孵化器”概念,但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可以视为早期的孵化器雏形。
根据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8次就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做出重要决策部署。
1988年初,中央同意《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到了5月,国务院批复试验区暂行条例,于是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了。
1996年6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10年后,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示范区,由此,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
从1988年到2016年的28年时间里,中关村成绩斐然。
据统计,中关村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300多项,约占全国40%,创业投资占全国近40%。其中,2016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有24607家,企业总收入4.57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占总收入2/3,企业增加值达到6243.1亿,占全北京市的1/4,企业总收入占全国高新区的1/6,28年来年均增长33.5%。
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技术和产品,比如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高端装备制作产业等,都能在中关村找到相应的竞品。
创新格局带来变局
随着创业热潮的持续,孵化器应该承担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创新活动的大背景下。
目前,创新全球化和多极化日益凸显,创新活动的新版图渐趋形成,全球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依赖度的大幅提高。
根据统计,2008-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OECD)的国家政府研发支出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萎缩,OECD国家研发支出年增长1.6%。
但2008年前后,亚洲国家逆势而起。2000年以来,亚洲研发支出高速扩张,并在2009年(包括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支出)首次超过美国,占当时全球份额的32%。
据OECD预测,我国的研发支出将在2019年前后超过欧盟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尽管还存在制约创新的诸多障碍,但我国的技术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已不容忽视。
这是弯道超车的好机遇。
不过,国际创新格局变化对于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要在创新变局中争取主动,简单来说,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企业自身本领、外界资源支持、完善管理制度。
而创业企业想要加入价值链高端的直接竞争,孵化器就必须在后方提供全面支持。这也对孵化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关村领创空间应运而生。
2015年06月16日,由中关村发展集团、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打造的“中关村领创空间”正式发布。2015年10月23日“中关村领创空间”正式上线。
“中关村领创空间”服务内容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主要提供五种服务:一是创业服务,包括客户关系拓展与维护、企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法律服务;二是信息服务,包括营销信息、导师信息、项目信息、最新投融资信息;三是业务服务,包括分包商城、众包商城、项目商城、项目管理、学习资源以及最新产业方案展示;四是人才服务,包括创业指导、校企合作、创客学院、招聘外包、人才猎头、人才库等;五是政务服务,包括政府网站、生产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家园共育、物流运输等。
线下体现为创新创业空间升级,将通过实体的交流展示区、创意办公区及创意生活区三个部分,为创新创业者打造特色的创新创业物理空间。
孵化器不等于房东
创业孵化器可以降低工作创业门槛,增强创业的成功机率,同时可以拓宽社会的就业渠道。但不同时期的孵化器因产品定位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我国孵化器早期基本由政府补贴,提供场地出租,却没有为入孵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只单纯提供物理空间。这样是谈不上“孵化”的。
创业团队需要的孵化器,应该是能够提供重度服务+精准孵化的,通过这种生态链的搭建才能适应孵化器专业化,把科技创新落地。
根据学术论文整理,以下是我国创新性孵化器服务模式典型案例。
序号服务模式特点代表机构
1投资+孵化创新工场、厚德创新谷
2集中化的创业训练营苏河汇、创智空间
3领军企业家创业辅导平台联想之星、亚杰商会
4投资+专业技术平台汇龙森、上地生物医药园
5开放办公+创业社交车库咖啡、3W咖啡、517Office
6创业媒体+服务平台创业邦、36氪、起点科技
7产业资源整合平台中关村领创空间、柴火创客空间、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
可以看出,每个孵化器都有各自的重点,但应该注意的是,全国范围内,还有孵化器仅为入孵企业提供物理空间,以及工商、财税或者一些人力资源服务。这些孵化器未能形成能够驾驭高层次创业人员的复合型孵化器的经理人队伍,也尚未能建立健全的拓展技术、市场以及融入资金方面等相关的增值服务。
领创空间顺势而“孵”
有一种说法,称原始的孵化器是1.0-3.0阶段,能对应国际形势的应该是4.0形态的孵化器,这类孵化器应该是能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从中关村领创空间涉及的业务来看,基本能为创业团队提供一整套服务,包括线上和线下。其主要功能包括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融资、市场推广、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共享交流、展览展示于一体,将建设成为中关村面向全国及全球的旗舰店。
创业团队除了资金问题,大多还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线上,领创空间链接企业所需服务资源,共助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成长,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线下,领创空间设立了创新学院,为创业者和所在区域提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创业辅导,通过创业者互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共助他们成长。
全方位的支持自然吸引了众多海外留学生以及高管人士回国创业,并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下一站,中关村领创全国辐射
领创空间这类孵化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走出去,就能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帮助创业团队。
按照领创空间的标准和线上平台的运行模式,在当地实现运营,把中关村的创新文化和创新基因,以及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和成果引入全国各地。
领创空间正发挥中关村示范引领功能,通过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把“中关村领创空间”打造成国际化创新创业服务的领跑者。
数据证明,成都的高新区非常有活力。
据统计,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1亿元,增长8.5%,总量占四川省的4.4%;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3880.2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中关村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可见,成都是一座创业精神浓、经济活跃的城市。《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显示,互联网+产业和创新创业分类中,成都分别排在第六和第七,除了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等互联网一线城市外,成都是互联网二线城市的排头兵。
对于成都来说,中关村领创空间的进驻,通过植入中关村创新创业的理念和基因,构建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全国乃至国际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聚集,有希望将成都构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是整个西部的门户,它所承纳的市场和其他资源不仅仅辐射到四川省,而是整个西部地区。领创空间在成都的“孵化”大计,将对整个西南地区有着示范性作用,并可以以“范本”的形式传播到黔、渝、云、青、甘等地,我们将再次见证平台化孵化器对一地经济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