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底,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4.3万,占户籍人口的20.1%,其中65岁以上老人88.8万,占户籍人口的13.3%,高龄老人数量持续增加,空巢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南京已接近深度老龄化时代。与此同时,《江苏省201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更愿意在家养老。
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家人又没有太多精力照料,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11月3日,由安康通中标运营的江宁区“互联网+养老院”项目正式启动运营,通过各种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社区、机构养老资源,将打造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信息系统整合最成功的“互联网+养老院”服务平台,向居家老人提供便捷化、物联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服务专业 一键解决日常所需
江宁区“互联网+养老院”项目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施工建设、软件开发、线下服务网点布局,已经试运行一个月。
11月1日早上10点,安康通助老员小张按响了江宁区刘大爷家的门铃,进门登录安康通APP确认定位,就开始了当天的服务。帮刘大爷打扫卫生,陪他聊聊天,一个小时之后为刘大爷做好饭,再加上每周四陪刘大爷到医院复诊取药,构成了小张为刘大爷的服务内容。在刘大爷家,还安装了安康通的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当助老员不在时,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刘大爷只要按下呼叫按钮,呼叫中心就会及时转接120、119,避免出现意外。
刘大爷的老伴前年去世,一个儿子在上海工作、成家,希望接他一起去住,但刘大爷还是不想去打扰儿子,也不想住进养老院。“要不是有这个服务,我就真的只能去住养老院了。” 刘大爷说,有时家里的电器坏了、钥匙忘带了,打电话找安康通助老员,就全解决了。“还有一次,我儿子打了我好几个电话,我没听见,还以为我出什么事了,就打电话给小张,小张到我们家来看我,发现我没事,我儿子才放心。”
“互联网+大数据” 服务监管一步到位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区建设了20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0个助餐点、11个线下服务派单点,与35个专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31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一支由100名具有专业资质的线下护理员队伍。” 江宁区民政局局长古德武介绍,“互联网+养老院”项目是是江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内容涵盖助医、助洁、助餐、助浴、助购、助行、助乐等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实时联动、需求供给无缝对接”的居家养老服务目标。
“互联网+养老院”位于江宁区民政局三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置了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等四个功能区域,其中,由27块大屏组成的大数据中心最引人注目。
大屏上的数据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显示了助老员的工作状态,比如在小张为刘大爷进行服务的同时,小张的工作状态就在显示大屏上被实时显示。“从未开始、到进行中、再到已完成,不同的状态信息实现了对线下助老员的服务跟踪,解决了以往工作中监管不力的难题。”安康通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春秀介绍。
一部分则显示了呼入电话的老人信息,包括健康体检信息与民政系统信息。
“安康通在多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布置了带信息采集和网络传输功能的体检一体机,可为市民采集身高、体重、血压、血氧、血糖、心电图等数据并传输至数据库形成老人健康档案,建立江宁老年人身体健康数据库。” 王春秀表示,“另一方面,我们把江宁区从2013年开始建设的民政数据系统与呼叫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超大数据生态体系,并且设置了24小时运转的呼叫中心。因此当电话呼入后,话务员会在5秒之内接听,此时电子显示屏上不仅会有老人的基础信息、健康档案,还能显示老人在民政部门的信息,如婚姻状况,是否为低保户等,为紧急救助等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构建了更加高效、精准的为老服务体系。”
适老化改造 以色列技术引关注
“互联网+养老院”还展示了一个模拟老人居家生活的场所,集适老化改造展示中心、养老护理培训中心、智能家居感应设备实验中心于一体,其中来自以色列的智爱护系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智爱护源自以色利国防级科技技术,配备红外感应器和自主学习智能系统,能根据老人日常行为特征,用智能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为老人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护理院级别的专业养老服务。
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监管到位、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南京市、江宁区都走在了前列。江宁区联手安康通打造的“互联网+养老院”正式投入运营,也为居家老人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