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一篇关于莎普爱思产品过度广告的自媒体文章,让莎普爱思陷入了一场争议风波。事件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仿制药"的关注。
所谓“仿制药”是相对于“原研药”的一个概念,是指与被仿制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证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
据了解,莎普爱思滴眼液也是一种仿制药,其“原身”药品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就已出现。莎普爱思公司发布的澄清公告显示,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于1983年在意大利上市,莎普爱思公司于1991年和江苏省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始对该滴眼液合作研制。1994年,莎普爱思滴眼液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1998年,由17家医院进行了第Ⅲ期临床试验,当年年底取得国家药监局新药转正式生产批件。到目前为止,与莎普爱思滴眼液同成分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产品在国内外均有销售。
对于一个非原研的仿制药,究竟是要靠广告打开市场,还是要靠研发获得持续发展?仿制药的出路何在?上周的12月13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到了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两位嘉宾做客现场,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万喆:莎普爱思的广告投入在行业内不算异常
万喆谈到:我个人觉得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很多媒体着力报道这件事,其实是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第一,它是一款OTC药,所谓OTC就是非处方药,不是在医院这种地方销售的,它本身就是只面对终端的消费者进行销售的。第二,无论是在美国、德国、英国还是中国等国家,类似的OTC药物,如感冒药等的非处方药都是允许做广告的,而且广告力度也还都不小。因此,就广告投入力度和营收相比,其实不能算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
马光远:莎普爱思的研发投入已经很不错了
马光远谈到: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中国前十大药企的非处方药研发费用、广告费用跟营收的关系,你会发现大家都在这么干!大家都这么玩!不是单单莎普爱思一家。关于广告投入,我记得它不是做得最多的。讲到研发费用的投入,我甚至都觉得它很不容易,还有研发,真的真的很不错了!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医药类上市公司半年报中,有119家上市公司公告了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具体数据。在这119家上市公司中,当前有36家上市公司(含莎普爱思)今年上半年在广告方面的支出是大于其研发费用,在行业内占据了近1/3的比例。另据公开资料显示:莎普爱思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均值为3%,2017上半年披露报告的119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中,研发支出占比低于百分之五的有36家,其中低于3%的约有30家。
对于行业研发投入普遍偏低现象,马光远进一步分析:这个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常态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折射的是什么?中国医药产业到了今天为止,无论是处方或者非处,面临的最重大问题,就是大家把它做成了一个什么?这么玩的结果是什么?是我们的新药,我们自己的专利越来越少,所以这是一个尴尬,而且不是一家企业的尴尬。它折射的是整个医药行业的困境,下一步怎么突破的问题。
据悉,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12月15日,莎普爱思发布了近两万字的超长公告,宣布主动停播已审批的广告,并加大研发投入。从反思的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对于其他仿制药企业乃至整个中国医药行业,莎普爱思事件引发的关于研发投入与产业创新的问题,也值得每一个从业者深刻思考。
关于莎普爱思
公司自1969年建厂以来,在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国营浙江平湖制药厂”转制成“浙江平湖制药厂(股份合作)”,到“浙江平湖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再到“浙江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最终于2008年12月15日为“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注册资金为49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