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涛 国学与西方经典结业论文
为期一年的国学课程暂告段落了,这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标志着开始。是踏上漫漫国学荆棘之路的起点,是探索民族传统文化这浩瀚海洋的起锚。
研究背景
本人素来爱好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在读国学与西方经典班期间就更加的如饥似渴地浸淫其中。通过听教授讲座、阅读相关书籍、收听网络课程,对有关中国儒学的典籍有了一些肤浅的涉猎,在此做一总结,汇报给各位专家、教授、老师、同学。
在这一年的国学课程学习中,我在业余时间浏览了孔子、孟子、董子{董仲舒)、朱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陆九渊等的评传,及《论语》《诗经》等儒家经典。后续还要从明清到民国的儒学大家中寻得一些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研读。
哲人牟宗三总结说:道家讲玄理,佛家讲空理,儒家讲性理。非常贴切地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髓。对于正在创业奋斗路上的我们, 确实能从儒家的思想中找到自己为人处世,管理精进的好方法。
一、我个人的浅见:中国儒学的脉络如下
孔子(春秋)通过传承和发扬周礼,通过《论语》对“仁义礼智信”的主旨表述,开启了中国儒学之路,四书五经成为世世代代文人的必读经典,作为儒学鼻祖的孔夫子是使儒学为一门显学,使其源远流长的最大贡献者。
孟子(战国)作为孔子的第三代传人,成为儒家的第二座丰碑,虽然荀子亦算是儒家传承人,但由于其弟子韩非等转为法家,所以此脉只能说是另辟蹊径了。
秦朝统一天下,商鞅立法,法家当道,儒家遭遇焚书坑儒的浩劫,世人皆知。
汉朝灭秦后,经过文景之年,盛习黄老之学,休养生息,天下太平了一段时间,但是之后外族入侵,诸侯纷起,黄老之学乏力了。到了汉武帝年间,汉朝出现一个重要人物:董仲舒,在他年近五十之时通过与汉武帝的“天人三策”将儒学推上了政治舞台,此举意义重大。使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引领了汉一代成为中国人最标志性的朝代。董仲舒力著《春秋繁露》将天人感应这一概念带入儒学,是第一次将人与自然相融的哲学论述。
及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陷入战乱纷争,人心倦怠,致使玄学当道,“竹林七贤”惊世骇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道家思想引领潮流。隋唐后期,西方佛学在此时进入中国,所以这个阶段儒学被大大地削弱。但是,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罢, 描述的刘关张,诸葛孔明,其实都是儒家思想的最杰出代表,流传至今的关于他们的“忠、义、信”故事,无不闪耀着儒家思想的光辉。
由隋入唐,这是一个从乱到治的转折阶段,却成了佛教鼎盛时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儒家学派苟延残喘,虽有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恢复先秦两汉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儒家学派的重新抬头,但是仍然无法撼动佛老的地位。
进入宋朝始,《易》学被周敦颐等推向高潮,把道家的太极学引入了儒家范畴,奠定了儒家理学学派的基础。
之后邵雍、张载、二程等宋代学者将理学不断完善,最后南宋朱熹这一集大成者,把理学推向了殿堂。
然而“存天理、灭人欲”的论断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和封建思想倾向,成为了后世一再诟病的污点。但是,朱子之学却将儒学的境界提高到对宇宙万物有了大胆地想象和描述。是对自然科学的有利尝试,虽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到了明朝,王阳明沿袭了陆九渊的心学基础,通过对理学格物论的质疑,到心即理的善恶观和良知论,再对理学的部分否定与升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成为目前中国哲学界非常认可的理论。
进入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初,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新儒学派以批判的眼光,旁观的角度,结合从西方传来的西洋科技与哲学,再加上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文化渗透,使中国的传统儒学一度遭到了诸多的质疑和挑战。
然而,这一次变革虽然对中国儒学有巨大的冲击,但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是中国走向新社会的动力源泉,是今天我们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源所在。
今天,我们翘首期盼新一代的儒学大家,他(她)也许还没有出现,也许他(她)无处不在,因为儒家思想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点滴生活之中,在我们每个华夏子孙的举手投足之间。
儒学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
2500年前,中国大地上诸侯纷争,战火连绵,礼坏乐崩。是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理念,在艰难中从不放弃,在黑夜里坚定前行。
当今社会,中国大地上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信仰危机。
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学习是对混乱时代的文化拯救和人文关怀。
从儒学经典肤浅地学习中,我个人感觉到了些许儒家思想的优点和不足,斗胆总结了几点儒学的特征如下:
美好, 儒家经典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等,通过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发现树木花草的美妙,天地四季的变幻,小人物的爱恨情仇,官僚士大夫的人生百态,皇家权贵的歌舞升平。做到了兴、观、群、怨的艺术效果,结果是:一言蔽之,思无邪。后世多少代的诗词歌赋,几乎没有能够脱离《诗经》的窠臼的。
正义,儒家正义典范《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言辞正义凛然,说教慷慨激昂,鼓舞了一代代仁人志士。
规范。儒家讲礼,讲规矩。更有哲人夸张的说:世上无孔子,万古如长夜。这就是对儒家思想把人类从蛮荒之地解救到文明圣地的最言简意赅地描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有责任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有共同的特点,以天下为己任,行大道,讲大义。思考天地万物,规束君王万民。无论其哲学思想是否有狭隘不当之处,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经典之学孜孜不倦(好学),对众生诲人不倦(育人),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都是顶天立地的人物。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当今社会,从事社会活动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始终无法脱离儒家的思想而生存发展。
譬如我们在企业运作中,在与员工、股东、客户或供应商相处的过程中,讲求一个信字,这是常常挂在嘴边的,但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我们还要具体分析。
拿客户管理来说:我们对每一为客户都要诚信,如孔子所说“有教无类”,这没有错,但是我们还必须兼顾到孟子说的“经、权、义”的方法,把不同的客户进行分类,从其业务量、质量要求、信誉等诸多因素去衡量,来制定我们的服务标准,而不是一味地平均主义。单从这一点,我就能感受到儒家思想的全面和透彻。所有这些在不违背信的前提下,拿出最佳处理方案,是儒家圣贤教我们的。孔子在这方面也是以身作则,例如,当子路这个鲁莽的弟子和冉有这样谨慎的弟子问孔子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最后总结为“因材施教”,其中的智慧可见一斑。
再譬如,企业的运营始终是围绕“利”而来的,这样的说法绝对没有错。但是,在儒家思想中,孟子第一篇就可以给我们正面的回答,“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利是结果,但绝对不是目的。我们做企业首先要对社会责任,周边环境,个人信仰为出发点,对员工仁爱,对社会有责任心,讲究道义,其实最后会无往而不利。就像马云说“鼓吹”的:我创办阿里巴巴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顺便赚到了钱。这个说法与千年前的孟子不是一个口吻么?为什么要言利?你的仁义施行了, 利自然来了。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无论是做人做事,都可以说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如果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处处都在践行这样的思想,可以想象,我们周围的人文环境, 社会风气,世界格局将会呈现怎样的和谐与圆满。
当然,儒家之学并不是完美的。
三、我所认为的儒学中的不足
在儒家哲学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虽然后人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完善地诠释和外延,比如董仲舒对儒家经典研究的劲头不可谓不足,曾经“三年不窥自家园”,皓首穷经。但其提出的“天人感应”之说, 虽然具有劝诫君子的正义导向,但其不具科学性的封建意识形态,引领了后期理学的对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研讨的愈演愈烈。虽然其中有不可否定的自然规律,但是与当代科学潮流比较,还是非常落伍和主观的。
而到了朱子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哲学,把中国封建思想带入哲学,是儒家思想的变种,其三纲五常的刻板思想成为了封建礼教的道德工具,让中国发展中的“官本位”“男尊女卑”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实就是对儒家思想中变种思想的一种反抗。西方思潮因此而进入中华大地。
同时,即便是儒家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承也是有诸多不足之处,物欲横流的当下,见利忘义的民众,唯利是图的商家,德不配位的官员,比比皆是。有些儒家的礼教在中国的传承竟然远远不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所以, 任何一种思想都不会是完美的,它需要不断的升华、演变和修正。但是一种能够历经数千年,不断被历朝历代最有智慧的人来沿袭和传承的哲学,一定是最具有普世价值和非凡魅力的。
记得上次美国总统特朗普来华访问,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故宫的时候,现场讨论过一个问题,特朗普问:中国文化有多少年?习主席答;从孔子算起有2500多年。特朗普说;好像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在中东。习主席睿智地应答道:是的,中国的文化不是最古老的, 但是是世界上唯一到今天没有中断过的文化。
谨此,感谢中国的国学给我带来的快乐,感谢上海交大海外国学班让我能够有向当代的国学研究专家面对面地讨教国学知识的机会。热爱国学,就是热爱生活的这片土地,就是热爱中华这个伟大民族。
单位:苏州齐仓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王海涛
时间:2018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