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日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其中,日本研究员、现年71岁的吉野彰,成为第27位来自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是21世纪以来,日本获诺奖的第19人。
侨外日本移民: “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是狂妄还是自信?!
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那时,日本在百年诺奖史上,仅有9人留名。很多人都觉得日本狂妄,甚至连日本科学家也称这一目标制定的“没脑子”。结果当年,日本人就拿下了诺贝尔化学奖,次年更是一举摘得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双奖。近十年来,我们更是在诺奖颁奖典礼上,频频看到日本科学家的身影:
2010年,根岸英一、铃木章获奖;2012年,山中伸弥获奖;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获奖;2015年,梶田隆章、大村智获奖;2016年,大隅良典获奖;2018年,本庶佑获奖......
细数一下,从2001年到2019年,获诺奖的日本人已达19位。照这样的节奏下去,“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不但能轻松达成,更有可能实现“4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甚至是“30年拿30个诺贝尔奖”!
如此看来,日本政府制定的目标,并非狂妄自大,而是出于对自己科学家的绝对自信!那么,日本人凭什么能屡获诺奖?我们或许能从几处细节中发现秘密。
去日本旅游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日本纸币上印刷的人像,不是政治家、领导人,而是清一色的学者,既有生物学家、医学家,也有教育家、文学家。将国家崇敬的人,放在国民每天都能摸到、看到的地方,是对科学与知识的肯定,也是对科学家和学者的肯定。
侨外日本移民: “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是狂妄还是自信?!
除了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科研的风气影响,日本的人才辈出,也与其强调启发而非知识灌输的教育制度密不可分。日本教育注重释放孩子天性,以好奇心推动人们对知识的探索。2016年的诺奖获得者大隅良典就曾表示,自己从小热衷于制作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还喜欢采集昆虫和野果;今年的诺奖获得者吉野彰也表示,自己少年时不仅喜欢化学实验,还对考古充满兴趣,高中时甚至协助过遗迹发掘。
以上这些,对中国家长和老师而言,都属于“不务正业”,对考试、升学毫无帮助。但对于日本家长和老师来说,这些却是孩子兴趣的发端,是课堂之外的科学启蒙。一代代的日本科学家就是在这种鼓励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感受到的东西,是兴趣班、补习班里远远提供不了的,是真正的“精神食粮”。
如果您也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想给孩子一个以兴趣为导向、更加独立自信的童年和一个充满更多可能性的未来,不妨考虑办一个日本经营管理签证。150万起投资日本热门行业,最快90天登陆日本,孩子上学、家长赚钱、全家拿身份全不误。另有5.3%-10%的高回报日本房产供您选择,出租、自住两相宜!移民日本,认准侨外出国!